茂名大视野

标题: 横行霸道3年,臭名昭著的杜大妈落网后,天津人的噩梦终于结束 [打印本页]

作者: 腾云龙    时间: 前天 19:07
标题: 横行霸道3年,臭名昭著的杜大妈落网后,天津人的噩梦终于结束
2019年,天津河北区某连锁药店的监控镜头记录下了一场“意料之中”的闹剧:一位身穿灰色外套、坐着轮椅的老太太,推门而入。
她没有买药,而是径直冲进办公室,一番咆哮之后,瘫倒在地,口中喊着“我吃了你们的保健品,心脏受不了了”。超市客服正准备拿出产品资质文件,却被她一句“我不信这些”打断。凌晨1点20,药店无奈赔了3000元。

这不是一出偶发事件,而是一个以碰瓷为业的家族长期操作下的缩影。这个老太太,就是天津商户们闻风丧胆的“碰瓷王”杜大妈。
她的出现就是噩梦的开始。十年间,她碰瓷357次,单次索赔金额常在三千到五千之间,牵连超市、餐馆、药店、施工队,甚至连环卫所都成了她的目标。每次她出现在某家商铺门口,员工第一反应不是接待,而是立刻锁门、报警、拍照上传群聊,提醒其他店铺“她又来了”。

一个年过七旬、坐着轮椅的老太太,为什么能在天津横行三年无人敢管?她又是如何一步步将“碰瓷”发展成一门家族生意的?
这一切,还得从十年前那碗馄饨说起。那天,邻居好意送来一碗热腾腾的馄饨,杜大妈吃完后,转头就拄着拐杖来到邻居开的超市,躺在地上说自己“吃坏了肚子”,嘴里喊着“你这是要毒死我”。邻居碍于情面赔了一点钱,这成了杜大妈人生的转折点,也成了她碰瓷生涯的起点。

从最初的小区摊贩到后来的老字号餐厅,她不断升级手段,变换目标。一开始她靠装病、跌倒、质疑食品安全来碰瓷,后来干脆研究法律条款、熟悉索赔金额的刑事底线,精准控制在不立案的数额以下。
在2016年,天津和平区某百年餐馆迎来了这位“特殊顾客”。她点了一桌菜,吃了一口牛柳后,吐出一块肉,开始大喊:“这不是牛肉,是鸭肉!”经理出面解释,愿意提供厨房和票据供她查验,她却一口咬定是欺诈,要赔偿5000元精神损失。

报警之后,警察建议双方到派出所详谈。隔天,市监所工作人员提议检测菜品,她却说“我不信检测结果”。最终,餐厅赔了700元息事宁人。第二天,她又上门索要300元,餐厅怕事,再次赔了。
这次“胜利”,让杜大妈找到了底气。她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商场、超市、药店、餐厅门口,通常是在人流量大的节假日前夕,专挑信誉好的大品牌下手。她的逻辑很清楚:这些地方怕曝光、怕舆论、怕耽误生意,也怕她出事。

某次施工队完工后,她颤颤巍巍地站起,走了两步突然倒地,大喊“你们修的路让我摔了”。对方负责人拿出完工报告和合规材料,她却哭闹不止。第二天,她又跑到环卫所办公室,坐在椅子上大喊腰疼,不赔钱就不走。工作人员怕她出事,只能赔了13000元。
更夸张的是,她还把这套碰瓷“技能”传授给了家人。她的儿子和儿媳辞掉原来的工作,专职配合她碰瓷。

儿子负责打探消息、寻找目标;儿媳妇负责扮演顾客、拍照取证;杜大妈出场则总是压轴——她演技娴熟,能在一分钟内从生龙活虎变成“奄奄一息”,一口咬定商家欺诈,坐在地上不起来。
他们每月成功作案两三次,节假日频率更高,年收入超过十万元,家中购置了多件贵重物品,还传授“经验”给邻里,逐渐形成一个小型团伙。面对这样的局面,许多商家选择了息事宁人。

副高职称相当于什么级别?退休后有什么好处?热门主题 . 广告x


有餐厅直接在员工群里贴出她的照片,标注“碰瓷老太太”,要求见到立即报警并阻止入店。有理发店老板说得很直白:“她进来我就关门,不接待。”还有超市老板在微信群里曝光她的照片,提醒同行提高警惕。
可也有商家选择反抗。有一家理发店老板拒绝赔偿,哪怕停业也不让步。他说:“不能惯着她,不然她会越来越过分。”还有一家超市老板将她照片发到浙江丽水商会群,引来几十名受害商家,围堵她签下保证书,承诺不再进入丽水人经营的门店。

2018年底,她在一家高档餐厅“翻车”。当时她指控鱼子酱里有玻璃渣,店方当场请来食品安全专家,确认指控不实。她落荒而逃,这是她第一次在碰瓷中彻底失败。
2019年5月,杜大妈终于落网。一家连锁药店联合多家分店向警方举报,提供了完整证据链。警方秘密侦查三个月,在她准备再次作案时将其抓获,并搜出大量赃款。她、儿子以及儿媳悉数被刑拘。

这场抓捕行动背后,其实酝酿已久。天津市河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过去三年里接到过多起针对她的投诉,警方也早已关注,但苦于法律束缚、老人身份、证据不足等问题,一直无法立案。
她落网当天,不少商户庆祝,撕下贴在店里的警示照片,还有人放鞭炮。一个餐馆老板说:“看到她被抓,我们终于能安心营业了。”杜大妈的故事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人将她称为“最嚣张老太”,也有人说她是“最会利用法律的碰瓷者”。不管怎么称呼,她确实制造了一个城市的集体噩梦。

天津街头的商家们,曾因她而焦虑、恐惧、愤怒。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安心地开门做生意,不用再提心吊胆。她的落网,不只是对一个碰瓷老太的惩罚,更是一次对社会秩序的修复。
这场长达十年的碰瓷风波,终于在2019年画上了句号。碰瓷不是靠嘴说说就能解决的病,它依赖法律的完善,执法的果断,还有公众的理性。
杜大妈的落网,为那些选择正义、坚持原则的商家撑起了一片天,也让社会看到了坚持的意义。人情不能被滥用,法律也不是护短的挡箭牌。今后,面对类似现象,我们更应该挺直腰杆,敢于说“不”。



信息来源:新京报——《天津杜大娘的“碰瓷”十年》   快资讯号:历史博览






欢迎光临 茂名大视野 (http://www.mmds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